1海姆立克手法是对气道异物阻塞引起窒息非常有效的急救技术。
2海姆立克手法虽然有用,并不是万试万灵的,而且它不能用于食道异物的紧急处理——因为肺内的气体压力再强也不会经过食管。同时它还存在一定风险,目前已经报道的使用该技术导致的并发症包括脾脏破裂、胃破裂、胰腺断裂、多发肋骨骨折、广泛性肺气肿等。
3在气道异物无法自行通过咳嗽和海姆立克手法排出时,持续有呛咳和呼吸困难表现时,应当立即到医院急诊就医,如果是异物堵塞引起窒息、意识丧失,则在尝试过海姆立克手法无效时应该立即就地开始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时间·2017-03-15
来源
·腾讯较真
开头先上一节基础课都快成我的套路了,今天也不例外,我们先来说说食道和气道异物都是怎么发生的。气道和食道一前一后在我们的咽喉和颈部纵向排列,然后进入胸腔。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食道前都要经过咀嚼形成小的食糜团块,并与唾液混合增加润滑程度。如果有鱼刺、骨头等异物,在咀嚼过程中口咽部的粘膜、肌肉、舌体都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并将其分离。而如果吃饭狼吞虎咽,口腔内的“预处理”来不及完成,或是口咽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减退(多见于老年人),就容易在食道产生嵌顿、梗阻。食物性食道异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尖锐的鱼刺、细骨头等刺到食道壁上,二是钝性的大块物体梗阻在食道内。此外的另一大来源则是不慎吞下硬币、笔帽等非食物性坚硬固体(多见于小儿)。 笔者曾经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气道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任何外来固体和液体,其保护机制主要依靠会厌运动和咳嗽反射完成,喉部肌肉和会厌软骨等结构的协同工作会在吞咽食物时自动遮盖住气道入口,把异物挡在外面,即使有少量漏网之鱼,气道也会通过剧烈的咳嗽反射来“排除异己”。气道异物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小儿自己含着塑料玩具等玩耍时吞入气道,成人则是醉酒后吸入呕吐物以及在吃饭时说话、大笑将食物吸入气道。
食道、气道和会厌的解剖关系示意图 食道异物与气道异物的鉴别并不难:食道异物患者可以正常发声,但有哽噎、疼痛感。气道异物发生后,患者往往立即不能发声,或出现声嘶、剧烈呛咳等表现,而且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有一个非常有辨识度的手势,就是用拇指和食指指向自己的喉部。
笔者没听说过什么处理气道异物的民间秘方,关于食道异物的倒是不少,尤其是鱼刺入喉,很多老一辈的人都喜欢告诉你“喝醋软化鱼刺”,“不嚼直接吞个饭团把鱼刺挤下去”。由于对上述处理措施的驳斥在网上已经是连篇累牍,笔者实在是不想重复别人已经说过多次的东西,干脆来点不一样的——做了个小实验:吃饭的时候特意留下一大一小两根鱼刺,然后用山西老陈醋浸泡1个小时,结果发现即使是较小的鱼刺,在经过醋浸泡后也没有明显软化的迹象。考虑到在真实场景下喝下去的醋不可能达到将鱼刺全部浸泡在内的效果,更不会在被扎到的部位停留1个小时之久,显然不可能有比这个小实验更好的效果。
醋泡鱼刺实验,从左到右分别是未处理的鱼刺、用醋浸泡以后以及一个小时后倒掉醋的外观。 如果说“喝醋软化鱼刺”还只是一种无用但也无大害的心理安慰,那“强吞饭团把鱼刺带下去”就是可能会让人丧命的愚行了。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是刺扎得更深,引起食道穿孔。更可怕的是,由于食道在胸段紧邻着主动脉,且食道狭窄部位正是异物梗阻的好发部位。因此扎穿食道的鱼刺、鸡骨很可能继续刺破主动脉引起大出血,那就真是回天乏术了。在中国知网上用“食道穿孔”进行检索,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此类病例,因此死亡的也不在少数。
部分食道穿孔的病例报告
对于食道异物,如果是鱼刺等尖锐性物体,应该由旁人马上用手电等明亮光源查看咽喉部,对于部分可以在直视下看到的,可以用细筷子、镊子等小心将其夹住,不建议自己尝试用手指抠出嵌在咽后部的鱼刺,因为在不能直视的情况下用手指盲抠,可能会让鱼刺刺得更深或造成二次损伤。对于肉块、饭团等钝性食物性异物,如果不能通过咽口水等方法自我缓解,并伴有强烈的哽噎感时,一般也需要就医。小孩误食硬币、笔帽等金属异物,也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异物的性质、梗阻症状以及拍片检查的结果,决定是否处理及处理的手段。最常用的办法是通过喉镜和胃镜取出。如果是硬币等钝性异物,除使用内镜钳夹以外,还可以用前端有可膨胀气囊的导尿管,将其前端置入到异物下方,注水膨胀以后再回拉,把异物带出来。
前段气囊注水膨胀后的导尿管
气道异物除了同样可以用内镜取出,还有一种特殊的急救技术,称为海姆立克手法(Heimlich maneuver),是著名美国急救医学家亨利·海姆立克教授在1974年提出的(上文所说的气道异物窒息时的特异性姿势也是他观察并总结的),即让患者处于站立位,分开双腿,急救者两腿前后弓步放在患者裆下,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另一手捂拳,双手急速用力向内向上冲击,直至阻塞物吐出。该法的原理是利用肺内残余气体在挤压时形成高压,将气道异物冲出。
用于成人的海姆立克手法
海姆立克手法是对气道异物阻塞引起窒息非常有效的急救技术,仅在该方法正式提出的9个月内,就有一百多人因此获救,还发展出了适用于儿童、宠物的海姆立克手法。
用于婴幼儿的海姆立克手法
用于抢救被噎住的狗狗的海姆立克手法
当然,下图的做法是错误的,请勿模仿。
一种错误的海姆立克手法示范
海姆立克手法虽然有用,并不是万试万灵的,而且它不能用于食道异物的紧急处理——因为肺内的气体压力再强也不会经过食管。同时它还存在一定风险,目前已经报道的使用该技术导致的并发症包括脾脏破裂、胃破裂、胰腺断裂、多发肋骨骨折、广泛性肺气肿等。在气道异物无法自行通过咳嗽和海姆立克手法排出时,持续有呛咳和呼吸困难表现时,应当立即到医院急诊就医,如果是异物堵塞引起窒息、意识丧失,则在尝试过海姆立克手法无效时应该立即就地开始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无论是哪种异物,即使最后就医取出来了,过程也是相当痛苦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家长朋友们不能用花生、瓜子等食品给幼儿吃,也不能让他们含着小东西玩儿。给老人吃鱼肉、鸡肉等食物最好能去掉细的骨头或者剁成泥和肉丸。就餐时也不宜大笑、打闹,做到这几点就能预防大部分的异物事件了。
值得一提的是,海姆立克教授在1981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海姆立克手法能够抬升膈肌、挤压肺部,从而使溺水者肺里面的水排出,因此应该作为溺水急救后的第一步抢救措施[1],但是质疑也随之而来,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
(1)作为液体的水在进入气道后是否能像固体异物一样被海姆立克手法有效排出?
(2)实施海姆立克手法可能会耽搁建立人工通气的时间[2]。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海姆立克手法用于抢救溺水有足够的益处,也没有证据证明其一定有害,但对于任何医学措施,“收益是否大于潜在风险”是首要的考虑因素。因此,国际红十字及红新月会的最新版指南均反对将海姆立克手法作为溺水者的第一抢救措施,而建议仅在气道完全被固体异物堵塞时才考虑此措施[3]。
1Heimlich HJ. Subdiaphragmatic pressure to expel water from the lungs of drowning persons. Ann Emerg Med. 1981;10(9):476-480. doi:10.1016/s0196-0644(81)80281-8
2Rosen P, Stoto M, Harley J. The use of the Heimlich maneuver in near drowning: Institute of Medicine report. J Emerg Med. 1995;13(3):397-405. doi:10.1016/0736-4679(95)00022-3
3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International first aid and resuscitation guidelines 2016. https://www.ifrc.org/Global/Publications/Health/First-Aid-2016-Guidelines_EN.pdf
提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