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品牌巧克力奇趣蛋致癌”是2016年就流传的假新闻,被查出有致癌物的不是奇趣蛋,而是另外三款巧克力产品。
2矿物油芳香烃致癌得看剂量,这些产品中的芳香烃都来自有油墨的包装纸,并非刻意添加,很难避免,且含量很低,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
3德国有部分商家自行进行了下架,并非政府行为。
4因为食品设计上可能会让儿童有窒息风险,美国禁止了早在1974年就推出的“惊喜蛋”。设计上更安全的同类产品“奇趣蛋”于2001推出,但一直未在美国销售,直到2018年该产品才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在美销售。
时间·2018-03-21
来源
·腾讯较真
近日,有文章称,深受儿童欢迎的某品牌巧克力“奇趣蛋”被查出致癌物芳香烃矿物油,轻则呕吐重则癌变,已被德国大型超市下架,在美国禁止入境。文章警告家长,不要给孩子买此类产品。
经查证,该文的说法在两年前就已被辟谣。相关品牌的巧克力产品的确在德国查出过致癌物,但并不是“奇趣蛋”,而被美国禁止入境的是另一款产品——“惊喜蛋”。另外,巧克力中所谓能致癌的矿物油含量很小,对人体影响微乎其微。
这篇网文的标题赫然写着“奇趣蛋巧克力被查出致癌”,但被查出有致癌物的产品并不是这款巧克力。
根据德国媒体“The Local”的报道,在2016年7月,德国食品监督机构Foodwatch(一个非盈利组织,致力于食品领域的公民监督,在德国、法国和荷兰设有办事处)发现三款巧克力产品矿物油芳香烃的含量达到“危险”水平,这三款巧克力产品分别是某品牌巧克力条(Kinder Riegel chocolate bars)、迷你牛奶夹心糖(Ferrero Nougat Minis)以及其他品牌的巧克力(Sun Rice Classic Schokohappen),都没有文章所说的某品牌“奇趣蛋”。
受这项检测结果影响,有报道提到德国的一家连锁超市的部分商店确实将相关产品下架。但一来下架是商家行为,而非政府命令,二来下架的商品也和“奇趣蛋”无关。而据该品牌所属企业声明,涉事产品符合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也并没有被召回。
媒体报道截图,查出有致癌物的并非网文中的巧克力蛋
二、矿物油芳香烃是否致癌,还得看剂量
文章还称,被查出的矿物油芳香烃非常危险,一旦进入人体,轻则引起呕吐,重则会长期积累在体内,导致癌变。
但这些产品中的芳香烃都来自有油墨的包装纸,并非刻意添加,很难避免,且含量很低,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被检出含有芳香烃的产品,含量最高的是1.2mg/kg,欧盟规定的每天安全摄入量(ADI)值是12 mg/kg·bw。这意味着,一个体重40斤的5-7岁孩子,每天要吃60斤这种巧克力才会“达标”。
所谓“芳香烃会在体内蓄积”,也是在过量的前提下才会出现。这样微量的矿物油,人体无法消化,就会被直接排泄掉。食物中微量的矿物油通常也不是产生蓄积作用的主要来源。
另外,进行检测的这家食品监督机构Foodwatch,是德国独立于政府与食品行业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他们的取样是单点的,就是一个产品只有一个样品,取样和检测方法都存在一定问题。正如他们在接受foodquality.com采访时提到的“作为一个小型的非政府组织,我们只能做现场测试,我们不能(也不想)取代官方进行官方检测,因此,我们无法确认(也不排除)同一产品的其他批次是否受到了影响”。
有时候第三方监督机构的意见,并不是说某产品是不合格的危险,而是呼吁一个更高的食品安全标准。
三、美国曾禁止“惊喜蛋”而非“奇趣蛋”,2017年美国已宣布解禁
网传文章又举出“美国禁止奇趣蛋入境”的例子来警告家长,但首先,美国禁止过“奇趣蛋”的加大版“惊喜蛋”(kinder surprise,巧克力外壳包裹着玩具,1974年推出)入境,而非“奇趣蛋”(kinder joy,巧克力和玩具的包装严格分开,2001年推出,未进军美国市场);其次,在2017年,美国宣布允许“奇趣蛋”在美国销售。也就是说,在当下,“美国禁止奇趣蛋入境”是不存在的;再次,最重要的是,美国当时禁止“惊喜蛋”,并非因为什么致癌物,而是设计问题,“惊喜蛋”里有无法食用的玩具,这是小孩爱不释手的原因,但美国食药监局(FDA)认为,这样的设计可能会让儿童误食这些玩具,造成窒息等潜在危险。虽然“惊喜蛋”的路在美国被堵死了。但是在2017年,禁令有所放开,该品牌已经宣布2018年将在美国推出“奇趣蛋”(巧克力和玩具严格分开),并且上架销售。
惊喜蛋
奇趣蛋
当然,巧克力吃多了影响膳食平衡,对孩子不好,但这篇文章拿2016年的旧闻“炒冷饭”,先弄混了致癌的产品,又夸大了致癌的危害,最后再举了个“你看人家美国都禁了你还敢买”的例子耸动家长,真的是很“打脸”。
提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