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环境中,空调既不产生一氧化碳,也不是室内一氧化碳中毒的直接原因。室内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最好办法是从源头解决问题——定期检修燃气管道,发现异常及时修理,甚至在厨房布置一氧化碳报警器等等;室内用煤时则要加倍注意通风。
时间·2017-07-26
来源
·腾讯较真
夏季来临,多地高温频发,空调成为许多家庭中工作时间最久的家电。有媒体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提出使用空调必须注意“XX”,否则会一氧化碳中毒,有致命危险。这引起了不少人的“空调恐慌”。
那么,真的是空调导致人们一氧化碳中毒吗?
不同的空调,工作方式不同。家用空调是利用冷媒(氟利昂)把室内的热量搬运到室外,通过内循环的方式来调节室内温度,家用空调一般不能换气(少数空调有“换气”功能);中央空调一般与新风系统相连,在调节室温的同时,通过外循环达到通风的目的;汽车空调则可以自主选择内循环或者外循环。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有剧毒。当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200ppm的时候,就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浓度达到4000ppm时,暴露30分钟即可致命;当浓度达到5000ppm时,致命时间缩短至5分钟;不过大气中一氧化碳本底浓度很低,除非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有持续不断的一氧化碳供应,才会出现中毒危险。
生活中一氧化碳一般有两个常见源头,其一是燃气,其二是煤等含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燃气由于添加了硫化氢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较容易发现;而含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则隐蔽性较强。
前面已经说过,家用空调虽然一直在吹冷风,但并不具备通风功能。多数家庭在使用过程中,考虑到制冷效果和省电,并不会在开空调的同时开窗通风,因此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此时如果出现了煤气泄漏,或者室内有煤炭未充分燃烧,就很容易出现中毒的情况。
所以,空调并不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少用空调或者使用空调时定时通风也不是降低中毒风险的有效方法。
家居环境中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最好办法是从源头解决问题——定期检修燃气管道,发现异常及时修理,甚至在厨房布置一氧化碳报警器等等。室内用燃料的时候则要加倍注意通风,以免产生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很多时候这种不完全燃烧未必是明火,有可能只是一台烧油的发电机,或者一辆摩托车,都会带来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不过,定时通风仍有必要。一方面长时间处于封闭室内,有二氧化碳超标的风险,而且高温和潮湿最容易促进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挥发。另一方面久未清洁的空调本身也可能成为污染源。通风的时候要注意室外空气质量,夏季虽然并非雾霾高发季,但室外臭氧超标的几率更高。
一氧化碳中毒还经常发生在车里。
近日就有媒体报道,安徽合肥一男子死于私家车内,或因密闭车门开空调睡觉。
车厢内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汽车在停车空转时,由于不充分燃烧,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会升高。即便是行进中的汽车,尾气中同样含有一氧化碳,而尾气在经过催化处理前,一氧化碳的浓度可以轻易达到危险水平。
依据一氧化碳进入车厢方式的不同,中毒情形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由于汽车在比较封闭的环境内长时间运转,产生了大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由车窗,或者开启了外循环的空调系统进入车厢内导致中毒。第二类则是由于排气系统泄漏,车厢不够密封,导致汽车尾气,尤其是催化处理前的尾气向车厢内泄漏,进而导致中毒。所以,车厢内的一氧化碳中毒,与空调也没有直接关系。当然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用车时还是要尽量避免独自一人在车内睡觉,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
预防车内一氧化碳中毒,需要注意两点:1、不可在封闭空间内长时间运转发动机,并同时开启外循环。封闭空间包括独立车库,地下车库,甚至一些不完全封闭,只是对流较差的角落。由于一氧化碳是从外界进入车厢内,此时开窗通风或使用外循环反而会增加中毒几率。2、长时间行驶时,应使用外循环或开窗通风,也要注意非乘员的封闭空间内不要有人停留,比如说后备箱、货运车厢等。此外,还要定期检修排气系统。
总之,一氧化碳中毒和使用空调从根本上说就是两码事。避免中毒有其相应的办法,使用空调也有一些注意事项,然而并不是使用空调时注意某些细节就能杜绝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这些注意事项的出发点也并非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健康呼吸,在炎炎夏日被空调温柔地对待。
提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