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说“全世界的体育运动员,平均寿命才 55岁,属短命”,这是彻头彻尾的造谣,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国际性组织登记了“全世界运动员的寿命”这种信息。实际上,运动员比普通人寿命更长,心血管病和癌症患病率更低。
2讨论科学问题不要用特例,要看普遍规律和大规模数据,像这篇谣言这样用几个特殊例子来作为论据的,是犯了“用部分代替整体”的错误。无论是抽烟喝酒活到七八十,还是二十几岁的运动员比赛时猝死,这种特殊案例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上网随便搜搜就能凑上一堆,然而还是什么也证明不了。
时间·2017-06-29
来源
·腾讯较真
今天看了一篇奇文:《“生命在于运动” 的谎言,害了多少人?》,大意是说心率与寿命成反比,运动会增加心率,从而预支了你的寿命。其实这篇文章漏洞很多,而且结构、条理非常混乱,如果不是网文而是一篇高考作文,恐怕是拿不到及格分的,但正因为它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所以被很多养生自媒体转载了,造成了比较坏的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辟一下谣了。
心率和寿命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与动物的种属密切相关,鸟类和哺乳类是温血动物,为了维持恒定体温需要有较高的心率,人类的正常心率是70-100次/分,而鸟类的心率普遍在200-300次/分,那么鸟类一定都很短命喽?实际上鸟类中长寿者很多,像金刚鹦鹉和加州秃鹫在自然环境中寿命都可以达到50年。反过来的“心率慢寿命长”同样不成立,心率慢的动物中固然有鳄鱼、乌龟这样的长寿健将,但心率40-50次/分的青蛙就不是这样了,绝大多数的寿命都只有10年左右,说好的“心率慢寿命长”呢?
在人类中“心率和寿命成反比”同样不成立,优秀运动员的静息心率常常都在50-60次/分甚至更低,原因是心脏肌肉有力,更少的搏动次数就能输出同样多的血液满足机体需求,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由于心跳的触发点——窦房结存在病变,心率也常低于60次/分,前者的寿命比普通人长,生活质量也比普通人高,后者则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同样是心率比普通人慢,在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下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所以说不谈前提下结论就是耍流氓。
其实,无论“心率与寿命成反比”的规律成不成立,这种“动物有某种规律,所以这个规律在人类也成立”的逻辑从根本上就是错的, 长寿的秃鹫吃腐肉,所以人要长寿就也要吃腐肉么?谣言的作者大概也知道这点不成立,所以又抛出了新的论点,那就是“运动员把生命都透支光了,所以没几个长寿的”,这又是真是假呢?
“运动员训练量太大,年纪轻轻的器官就都出现损耗了,所以中老年以后都是一身伤病,寿命也低于普通人”,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我们的媒体也经常喜欢报道一些运动员退役后晚景凄凉的新闻,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讨论科学问题不要用特例,要看普遍规律和大规模数据,像这篇谣言这样用几个特殊例子来作为论据的,是犯了“用部分代替整体”的错误。无论是抽烟喝酒活到七八十,还是二十几岁的运动员比赛时猝死,这种特殊案例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上网随便搜搜就能凑上一堆,然而还是什么也证明不了。
原文说“全世界的体育运动员,平均寿命才 55岁,属短命”,这是彻头彻尾的造谣,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国际性组织登记了“全世界运动员的寿命”这种信息。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的研究团队2014年对所有用英文公开发表的专业运动员寿命相关研究进行了人工筛选和总结,最终的有效信息也不过纳入了4万多人的资料,而分析之后的结果显示专业运动员不但比普通人群更加长寿,而且在心血管病和癌症这两个主要死亡原因上都低于普通人[1]。所以“运动员更短命”什么的,看完笑笑就好了,真信了并拿来作为不运动的借口,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我觉得原作者写完“运动员更短命”这段之后可能是喝高了,因为原文剩余部分基本上没有什么条理,一会儿说到锻炼时间,一会儿说到癌症,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只好逐条分析了。
用 “运动也好,抽烟也罢,都是利弊共存的”这种话来证明“运动无益健康、抽烟可能长寿”,是对辩证法的庸俗化和歪曲,驳斥也很简单:运动有99%的利和1%的害,抽烟则是1%的利和99%的害,都符合“利弊并存”这个论断,然而该选择什么、摒弃什么是不言而喻的。“利弊共存”绝不是“利弊相等”,弄明白这点就不会被这种诡辩术蒙蔽了。运动对于健康的益处是可靠的、全面的,所有关于血压、血糖、血脂的国际指南都明确指出:运动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而不是谣言中说的“体育运动只能够加强身体肌肉、骨胳、关节等方面的强壮。一个人会不会生病是由身体内因决定的”。
谣言还说“体质虚弱者,就不适合运动。因为人的元气是有限的,对于体质虚弱者,若参与运动,必将耗损更多的元气,使身体虚上加虚,雪上加霜”。这种虚无缥缈的“元气说”是完全靠不住的,体质虚弱者只有通过科学的锻炼才能增强体质。只要没有绝对禁忌症,健康人和病人都应该在身体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锻炼,原作者所谓“肝病、肾病患者只适合静养”,早就已经被无数长期卧床“静养”后导致深静脉血栓、心肺功能衰竭的惨痛教训否定了。
“癌症病因找不到,所以吸烟和癌症的关系未证实”也经不起推敲,疾病按病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因素疾病,多为结核、肝炎这样的传染性疾病,而另一种则是多因素疾病,主要是肿瘤、心脑血管病这样的慢性疾病,其病因以及各个病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是不断得到深入研究的,把“多因素共同致病”说成“病因找不到”,反映了原作者对现代医学的一无所知。
总之,这篇文章能够从头错到脚也是相当不容易,比起上面指出的各种逻辑和事实上的根本错误,用文学家的话作为医学问题的论据、各种没有根据的危言耸听(“人类社会的疾病,70%与情绪有关”)倒反而在其次了。
原作者在最后说“现在的国人大多盲从,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孔子“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了,本身倒是不错的,可从全文看来,原作者显然是忘了孔夫子在这句之后还有一句“思而不学则殆”,而我们要反对的,正是这种用诡辩和玄学代替事实与科学还以为自己是在“独立思考”的反智文章。
11. Garatachea, N., et al., Elite athletes live longer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meta-analysis. Mayo Clin Proc, 2014. 89(9): p. 1195-200.
提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