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篇文章是典型的“恐吓型谣言”,套路就是不讨论物质的实际含量和这个含量对健康有多大影响,只说“含有”,然后把“长期大量摄入”时的后果拿出来吓唬人。
2微塑料在地球上很普遍,饮用水中也确实可能存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海产品以及盐中的微塑料对健康有可见的危害。为了“绝对安全”,不喝瓶装水也可以。
3虽然塑化剂对于人体健康没有任何价值,但它们是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存在。一般而言,一个成年人可以摄入而不影响健康的塑化剂含量在毫克量级(即上千微克)。而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检测结果,每天喝两升水,摄入的塑化剂最多也只有几十微克。
4对于双酚A ,FDA的态度是:双酚A在目前出现于食品中的剂量下是安全的。
时间·2019-11-13
来源
·腾讯较真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篇文章《喝一口,就会致癌!最新权威确认,BBC紧急曝光,国人尤其要当心……》,标题触目惊心,文章内容更是极尽渲染,成功引发公众的焦虑甚至恐慌。
文章说的是瓶装水。所谓“致癌”,有三点原因:微塑料颗粒、塑化剂和双酚A。
三点原因都不是什么新发现,科学界对于它们的安全性评估也一直在进行。所谓“最新”“紧急”,只不过是网文吸引眼球的套路而已。
下面,我们来一一讲解目前科学界对这三者的认识。
那篇吓唬人的文章介绍了某环保组织对瓶装水进行的检测,结果是“每升瓶装水中平均含有10颗大于100微米的塑料微粒,而检测到的直径小于100微米的塑料微粒更多,每升含量高达314个”。
关于微塑料颗粒的“危害”,文章引用了“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嫔”的介绍,称“瓶装水里的塑料微粒,人体并不能自主排出”。
既有“检测数据”,又有“专家解读”,看起来很“严谨”。然而,这只是“选择性呈现”的信息。关于微塑料的问题,较真在今年已经发布了一篇文章做全面介绍《较真:海鲜中可能含有微塑料,那还能不能吃海鲜了?》。文章的内容这里不再重复,只列出要点:
1. “微塑料”是指自然环境中的微小塑料颗粒,可能来源于人类丢弃的塑料、合成塑料的单体等。
2. 微塑料在地球上已经很普遍,据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估计,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多达800万吨。
3. 除了随着食物链被人们吃下,微塑料还可能通过食盐等食物直接被我们吃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海产品以及盐中的微塑料对健康有可见的危害。或者说,微塑料带来的安全风险,并不比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可能导致的风险更大。
当然,为了“绝对安全”,不喝瓶装水也可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食盐、水产品等食物中也含有非常多的微塑料颗粒,是不是也都不吃呢?
关于瓶装水的微塑料颗粒检测公布之后,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做出了回应。WHO发言人表示虽然“还没有任何影响人体健康的证据”,但这是一个受到越来越多关切的领域,WHO将总结现有的证据并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完善的风险评估。
显微镜下可见滤膜中央蓝色的微塑料(图片来自网络)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塑化剂”,包括多种化合物,比如DEHP、DBP、BBP、DEP等等。“塑化剂”是台湾的用法,大陆的规范用法是“增塑剂”。公众熟知它源于2011年台湾不法商家在“起云剂”中加入塑化剂。2012年,有媒体报道白酒中普遍检出塑化剂,更让塑化剂家喻户晓。
塑料中的塑化剂会迁移到与它们接触的溶剂中,所以瓶装水以及与塑料接触的食物饮料中“出现”塑化剂并不意外。即使是没有与塑料“直接接触”的食物,也完全可能因为间接途径而含有塑化剂。
不过,塑化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塑料桶或者塑料瓶装的水即便含有塑化剂,含量也很低。根据美国环保署的调查,饮用水中的塑化剂通常在每升几微克,最高的可达每升30微克,而海鲜鱼类中的DBP含量可达78~200微克/公斤。丹麦的调查则发现,来源于叶类蔬菜的DEHP(邻苯二甲酸酯的一种)超过了人摄入总量的一半,而根类食物、牛奶和鱼类也分别贡献大约10%。
虽然塑化剂对于人体健康没有任何价值,但它们是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存在。对于这样的物质,我们需要搞清它们的“安全摄入量”以及“实际暴露量”,如果后者远远小于前者,那么就不用担心。
根据目前的科学数据,权威机构制定了不同塑化剂的“安全摄入量”。一般而言,一个成年人可以摄入而不影响健康的塑化剂在毫克量级(即上千微克)。而根据EPA的检测结果,每天喝两升水,摄入的塑化剂最多也只有几十微克。
热文说瓶装水有害的第三个原因是双酚A,证据是“俄罗斯的专家们对将近1500名志愿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跟踪研究,在95%的参与者的尿液中均发现了有毒物质双酚A”。
套路跟塑化剂一样:不讨论实际含量和这个含量对健康有多大影响,只说“含有”,然后把“长期大量摄入”时的后果拿出来吓唬人。
双酚A引发公众关注源于奶瓶。有研究发现,“长期低剂量”地接触双酚A让动物的一些生理指标发生了变化,于是有观点认为从容器中迁移到食品中的双酚A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尤其是双酚A一定剂量下还显示了雌激素活性,更让人们担心不已。出于谨慎,加拿大和欧盟禁止双酚A用于奶瓶和婴儿奶粉罐。
面对公众的关切,美国FDA组织专家对双酚A的风险进行了评估。2014年7月,FDA更新了“对与食品接触的双酚A”的态度:基于FDA对科学证据的持续审查以及现有的科学信息,继续支持此前对于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中的双酚A安全性的认定——双酚A在目前出现于食品中的剂量下是安全的。
提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