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搜索
jz icon
本文遵循较真内容原则
动物性脂肪比植物性脂肪更容易消化result img
流传说法:动物性脂肪其实比植物性脂肪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所以不要过量摄入。
较真鉴定确实如此
查证要点

植物性脂肪吸收率大约是90%、动物性脂肪吸收率大约是96%。动物性脂肪的消化率高于植物性脂肪。

时间·2019-01-15

来源

·

营养师顾中一

一、热量来自哪里?

首先要明确我们通过食物获取的能量主要来自三大产能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那么这三种产能营养素能不能完全、百分之百的被我们的消化系统所吸收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是因为——就常识而言大多数绝对化的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咳咳,作为一个营养师,还是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二、各能消化多少

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的原因有很多

1.脂肪

对于脂肪来说,影响消化吸收的主要包括脂肪来源、摄入量、年龄等原因,比如动物来源的脂肪其消化率就高于植物来源,植物性食物大约是90%、动物性食物大约是96%。

2.蛋白质

蛋白质的消化率与其来源有很大关系,比如动物性蛋白的消化率能达到97%,而豆类蛋白质的消化率只有78%(大豆蛋白比一般的植物蛋白要好得多,食物和分离后的蛋白质效果也不一样),总会有一部分蛋白质最终在粪便中被排出,否则粪便怎么能当做氮肥呢……

3.糖类

糖类的消化率还要考虑到其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膳食纤维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同时还会吸附其他营养素、降低消化率,因此平均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大约是97%。

undefined

三、还得考虑吸收

消化率与吸收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食物经过消化,其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者淋巴液的过程叫做吸收,并不是所有被消化的营养素都能最终被吸收为人体所用。

虽然动物性来源的脂肪消化率较高,但是具体到脂肪酸,反而是植物油中含量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更容易吸收,膳食纤维以外的糖类吸收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蛋白质的吸收率则比较复杂,表面上看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有很大关系,所谓的优质蛋白质就是其氨基酸组成和机体蛋白质氨基酸接近,其生物价值就越高,比如鸡蛋、牛奶、鱼类其生物价值就比一般植物蛋白高。

综合以上分析,综合各种营养素的相互作用,一般认为,混合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最高,其次脂肪,蛋白质最低。

四、如何制定确定食谱热量

有人说,既然食物中的热量人体不能100%吸收,那么我每天消耗的热量2000千卡,再按照2000千卡的食谱摄入合理吗?

其实,营养学上的所谓饮食摄入的热量,和这些食物物理学上的热量并不相等,虽然我们了解食物热量的基本原理也是燃烧法,但是所谓的1克蛋白质供能4千卡,1克脂肪9千卡,1克碳水化合物4千卡,这三个数字是已经考虑人体对食物的利用情况进行过矫正的了,而我们一般食物成分表(计算饮食热量的基础数据库)使用的数据是化学测量出其中的产能物质重量之后通过系数计算出的热量。当然这里仍然会有一些偏差,比如算出的一个坚果热量很高,但是很可能你吃的时候没有嚼碎,所以实际你身体得到的热量会比食物成分表中的数值低一些,但就多数情况来说差别已经很小了。

不但食谱的热量是“矫正”过的,我们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的各营养素数值,也是已经考虑过食物结构、消化、吸收、利用率等因素之后给出的参考值,因此把食物和补充剂中的营养素进行简单累计后直接与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即可。

知道各种营养素需要量和食物成分,就可以逆推出精确的食谱了,也就是每天各种食物可以吃多少。

四、执行食谱时如何量化?

执行食谱的时候又有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将食物量化呢?

我个人建议每个家庭买一个厨房秤,这样就可以知道每个食物的重量了,量大的液体也可以用到,但是食用油定量相对困难了一些,可以用勺子来称量比较或者是用带刻度的油壶,可是毕竟一般人每天食用油推荐摄入量仅有25-30克,倒出来称量有挂壁的问题,并不准确,多次倾倒也不好记录,特别是一般做饭的时候往往不止一个人吃,再按人数计算就有点复杂了。

参考文献共0
终结谣言上腾讯较真 专业查证 | 粉碎谣言 | 守护真相
前往关注

ask logo提问

share logo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