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搜索
jz icon
本文遵循较真内容原则
吃药尽量不要喝咖啡result img
流传说法:不能用咖啡来送服药物。
较真鉴定确实如此
查证要点

1咖啡中的咖啡因可兴奋中枢神经,拮抗中枢镇静药、催眠药的作用。

2同时咖啡还可刺激胃酸和胃液分泌,而非甾体抗炎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吃这类药同时喝咖啡,会加重胃肠道不良反应。

时间·2018-11-26

来源

·

腾讯较真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可以治病,但使用不当也致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家庭用药常见的一些用药误区。

一、首先是送服药品液体选择的误区:

1.酸性饮料(如果汁):酸性饮料若与碱性药(碳酸氢钠等)同服,可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药物失效;与磺胺类药同服,会导致磺胺药在尿道中溶解度降低,形成结晶,不利排出,易出现血尿甚至无尿。还有些药片外裹着肠溶衣,让药物到了指定部位再慢慢释放。但酸性果汁促使药物还没抵达指定位置就分解,最终药效降低。

2.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可兴奋中枢神经,拮抗中枢镇静药、催眠药的作用。同时咖啡还可刺激胃酸和胃液分泌,而非甾体抗炎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吃这类药同时喝咖啡,会加重胃肠道不良反应。

3.茶: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茶碱等,鞣酸不仅能与药物中的多种金属离子如钙、铁等结合而发生沉淀,影响药物的吸收,而且能与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乳酶生中的蛋白结合,使酶或益生菌失去活性,减弱助消化药的药效。鞣酸与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结合而影响抗菌活性。茶叶中的咖啡因可拮抗镇静催眠药的作用;茶叶中的茶碱还可降低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

4.酒: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于正在用药的朋友,饮酒(乙醇)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所谓“双硫仑样反应”就是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气促、嗜睡、血压下降、出现幻觉等症状,所以在服用头孢菌素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痢特灵这些药物时,都应避免饮用含有酒精的产品(包括饮料、食品、药物),如藿香正气水、药酒、碘酒、酒心巧克力等,避免用酒精擦洗降温。

5.牛奶:牛奶中富含钙质,会与四环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含铁的药物结合,影响其吸收。服用止泻药时如果喝牛奶,牛奶可降低止泻药的吸收,同时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士来说,很可能加重腹泻的症状,所以应避免喝牛奶。

6.热水:一杯热水配上药直接喝下去,这样很可能让一些药的效果大打折扣。因为有些药物因为自身的特点须用冷水送服:比如维生素类药物、活性菌制剂和某些促消化类药物。对于胶囊类药物,热水送服容易使胶囊外壳提前化掉,降低药效或增加刺激性。

二、干脆直接干吞了算了!这也不正确。因为:

药片粘在食道里,不仅起不了作用,还可能让您食道发炎,旧病没好,新病又来。

如需用水送服的药,一般用适量温开水送服。饮料应与药物间隔2~3小时喝,从而可以将饮料对药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对服药时间理解有偏差:

1.比如一天吃3次药,不少人就简单地理解为在3餐时服药。其实对于某些药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隔8小时服药一次,比如早晨6点、下午2点、晚上10点。简单的随三餐服用药物,会导致所服药物白天血药浓度过高,而晚间血药浓度过低,使药物疗效打折扣。

2.此外,大多数患者都觉得饭后服药效果好,因为对胃肠道刺激小。但是有些药物包裹了肠溶衣,在空腹时服用反而更容易快速到达肠道吸收,因此这类药物应饭前服用。

3.常见的服药术语正确的理解是:

"空腹”饭前1小时或者饭后2小时;

“餐前”指饭前30-60分钟;

“餐中”指与饭同服,在刚开始吃饭时和吃饭中间服用都是可以的;

“餐后”指饭后至少30分钟后服药;

“顿服”指将一天的药量一次性服下。

“睡前”通常是指睡前的15~30分钟服用。对于一些速效安眠药,最好在睡前10-15分钟服用。

四、药片难下咽,掰开吃?

有些药片过大,有的人服药时,往往将药物掰开吃。有部分药品中间有刻痕,代表可掰开服用。然而,大部分的控释、缓释片剂是不能掰开吃的。缓控释片为了控制药物的均匀释放,采用高分子骨架构造等控释技术,服药后,药品中的有效成分会通过控释层的薄膜,均匀释放,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还降低了不良反应,减少了服药的次数。在服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整片服用,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以免破坏药物骨架,导致药物释放过快,引起不良反应,降低治疗效果。此外,肠溶片也不可掰开服。因为肠溶片不仅可以保护药物不被胃酸分解,还可保护胃不受药物刺激,如果把肠溶片掰开,保护屏障就会被破坏,导致药效下降或是胃部不适,甚至引发溃疡。

参考文献共0
终结谣言上腾讯较真 专业查证 | 粉碎谣言 | 守护真相
前往关注

ask logo提问

share logo分享